刷题刷出新高度,偷偷领先!偷偷领先!偷偷领先! 关注我们,悄悄成为最优秀的自己!
一般来说,数据一致性模型可以分为强一致性和弱一致性,强一致性也叫做线性一致性,除此以外,所有其他的一致性都是弱一致性的特殊情况。弱一致性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,又可以分解为更细分的模型,不同一致性模型又有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当更新操作完成后,任何多个后续进行访问时都会返回最新的值,就是用户刚提交就能看到更新了的数据,这对用户是最友好的。但根据CAP理论,这势必也要牺牲可用性。
系统在写入数据成功后,不承诺立即能读到最新的值,也不承诺什么时候能读到,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可以看到更新后的值。那么用户读不到最新数据的这段时间被称为“不一致窗口时间”。 「最终一致性」 最终一致性作为弱一致性中的特例,强调的是所有数据副本,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后,最终能够到达一致的状态,不需要实时保证系统数据的强一致性。
Base 理论中我们讲过:最终一致性要求系统中数据副本最终能够一致,而不需要实时保证数据副本一致。
最终一致性可以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不同的视角。
从客户端来看,一致性主要指的是多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如何获取的问题,最终一致性有以下 4 个变种。
一致性变种 | 说明 |
---|---|
因果一致性 | 如果进程 A 通知进程 B 它已更新了一个数据项,那么,进程 B 的后续访问将返回更新后的值,且一次写入将保证取代前一次写入。与进程 A 无因果关系的进程 C 的访问遵守一般的最终一致性规则。 |
会话一致性 | 这是上一个模型的实用版本,它把访问存储系统的进程放到会话的上下文中。只要会话还存在,系统就保证“读己之所写”一致性。如果由于某些失败情形令会话终止,就要建立新的会话,而且系统保证不会延续到新的会话。 |
单调读一致性 | 如果进程已经看到过数据对象的某个值,那么任何后续访问都不会返回在那个值之前的值。 |
单调写一致性 | 系统保证来自同一个进程的写操作顺序执行。 |
从服务端来看,如何尽快地将更新后的数据分布到整个系统,降低达到最终一致性的时间窗口,是提高系统的可用度和用户体验度非常重要的方面。
分布式数据系统有以下特性:
本文链接:说说数据一致性有哪几种 ?
版权声明: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。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,微信扫码,获取考试解析、体验刷题服务,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!